签订离职协议后,劳动者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
1.虽然离职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就劳动关系解除所达成的共识,但这并不排除劳动者在协议签订后,针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可能存在的争议,如工资支付、加班费计算、社会保险缴纳等问题,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权利。
2.依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即使双方已经签订了离职协议,劳动者仍有权对协议中未涉及或未明确解决的劳动争议提出仲裁申请。
3.如果离职协议中明确约定了双方对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义务已经无争议,且劳动者在签订协议时已知悉并同意该条款,那么在协议签订后,劳动者再就协议中已明确无争议的事项提起劳动仲裁,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但即便如此,对于协议中未明确或存在争议的条款,劳动者仍然有权提起仲裁。
离职后提起劳动仲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必须存在劳动争议。这包括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缴纳、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争议。
2.劳动者需要在法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提出仲裁申请。根据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劳动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并提交相关的证据材料,以证明自己的主张。
在提交仲裁申请时,劳动者应当注意保留好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证明、工资支付凭证、加班记录等证据材料,以便在仲裁过程中证明自己的权利主张。
找法网提醒您,解除劳动后,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如下:
1.劳动者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和仲裁申请书,明确自己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
2.劳动者需要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书和证据材料,并按照规定缴纳仲裁费用。
3.在提交申请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符合受理条件,会出具受理通知书,并通知双方当事人进行仲裁庭前调解。
4.如果调解不成或一方当事人拒绝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依法组成仲裁庭进行开庭审理。
5.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就争议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
6.仲裁庭会根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依法作出仲裁裁决。
7.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签订离职协议后劳动者仍然有权提起劳动仲裁,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并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申请。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应当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