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财产没有遗嘱时,应根据法定继承来分配遗产:
1.同一顺序的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均等。这是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法定继承中遗产分配的一般原则。然而,也存在特殊情况,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不均等。
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但这并不具有强制性。
3.而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
找法网提醒,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的继承顺序是法定的。
1.根据规定,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是配偶、子女和父母。如果第一顺序的继承人不存在或者放弃继承权,那么遗产将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即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2.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则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3.如果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那么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同时,如果丧偶儿媳对公婆或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他们也可以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无遗嘱遗产分配的原则主要遵循法定继承的相关规定。
1.遗产的分配应尊重被继承人的意愿,尽管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这一意愿无法直接体现,但法律通过设定法定继承顺序和份额来尽量保障被继承人的近亲属获得其遗产。
2.遗产的分配应公平合理。在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中,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否则应均等分配遗产。
3.遗产的分配还应考虑继承人的扶养能力和扶养义务。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如果不尽扶养义务,在分配遗产时应不分或少分。这一原则体现了权利义务相一致的法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