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期间再犯罪,缓刑会立即被撤销,对于新犯的罪,会依据其犯罪情节和严重性进行判决。
1.判决后,会将未执行的刑罚与新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合并,然后决定最终执行的刑罚年限。
2.这一过程意味着,缓刑期间再犯罪的人,不仅不能继续享受缓刑的待遇,还会面临更为严厉的刑事处罚。
因此,缓刑并非“免罪金牌”,而是给予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机会,一旦再犯罪,将面临更重的法律后果。
找法网提醒,缓刑期间犯罪会撤销缓刑。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2.这意味着,一旦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其缓刑资格将被立即剥夺,原本暂缓执行的刑罚也将重新生效,并与新罪所判处的刑罚进行合并处罚。
撤销缓刑的法定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犯新罪或发现漏罪: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
(2)这是撤销缓刑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情形,体现了法律对犯罪分子再犯罪的严厉打击。
2.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缓刑监督管理规定: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也应当撤销缓刑。
(2)这一规定旨在确保缓刑人员在缓刑期间能够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改正错误,不再危害社会。
3.《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的情形:
(1)缓刑、假释社区矫正人员在缓刑期间若存在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
(2)未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3个月。
(3)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
(4)受司法行政机关三次警告仍不改正。
(5)其他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情形。
这些规定进一步细化了撤销缓刑的具体情形,有助于司法实践中的准确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