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是什么意思区别
更新时间:2025-03-26 04: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继承人是指依法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人;被继承人则是遗留财产等合法权益待转移给他人(即继承人)的死者。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权利的指定等方面。
一、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是什么意思区别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定义和区别,具体如下:
1.从继承权的角度来看:
(1)继承人的继承权通常是根据与被继承人的关系来排序的。这意味着,在法定继承的情境下,继承人的身份和继承顺序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如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等。
(2)而被继承人,则是遗产的所有者,即去世并留下遗产需要被继承的人。
2.指定权利方面也存在差异:
(1)继承人通常没有被继承人的继承指定权,即他们不能决定自己是否能够继承以及继承多少。
(2)而被继承人则可以通过立遗嘱、公证等方式来选择自己财产的继承权,这种权利被称为遗嘱指定权。
3.从生命权的角度来看:被继承人在被继承时已经失去了生命,而继承人则是活着的人。
这一点是继承人和被继承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因为只有活着的人才能享有继承权。
二、
被继承人如何订立有效遗嘱
找法网提醒,被继承人订立有效遗嘱,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
1.遗嘱的首部应写明“遗嘱”或者具体的遗嘱名称,以及订立遗嘱人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住址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确认遗嘱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遗嘱的正文部分应详细写明订立遗嘱的原因、遗产的名称、数额及所在地,以及遗嘱人对遗产的处理意见。同时,还需要写明所订立遗嘱的份数,以确保遗嘱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遗嘱的尾部应由立遗嘱人、见证人、代书人等签名或盖章,并写明遗嘱的日期。
这些签名和日期是确认遗嘱真实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遗嘱涉及到不动产等需要办理登记的财产,还需要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继承人与被继承人区别
处理继承问题,常见方式有法定继承、遗嘱继承等。根据被继承人有无遗嘱及遗嘱内容,选择相应继承方式,确保合法合规。
什么是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区别
处理方式有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依据情况选择,有遗嘱按遗嘱继承,无遗嘱或遗嘱无效则按法定继承处理,法定继承需依法确定继承人范围和顺序。
请问被继承人和继承人有什么区别
被继承人和继承人的区别一般在于概念的不同。被继承人通常是指,在继承关系中,其财产将被别人继承的人。而继承人一般是指,可以按照法律继承财产的人。依据我国的民法典规定,继承人通常可以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常用的继承方式是: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继承一般是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