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诈骗罪民事赔偿起诉书的撰写,内容如下:
1.在起诉书的首部,应当清晰明确地写明文书的名称,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即受害人)和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即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个人信息。
3.诉讼请求,包括要求诈骗犯罪嫌疑人赔偿的金额及赔偿方式等。
4.事实与理由,包括诈骗行为的经过、受害人的损失情况等,并提供证明损失的证据,如银行流水、交易记录等。
5.在起诉书的尾部,需要写明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以及附带民事起诉状的份数。
6.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即受害人)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具状时间。
这样,一份完整的诈骗罪民事赔偿起诉书就完成了。
关于诈骗罪的判刑标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做出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条: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也进一步明确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根据该解释: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数额较大”;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找法网提醒,在诈骗罪案件中,定罪证据至关重要。《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诈骗罪定罪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物证,如诈骗犯罪嫌疑人使用的诈骗工具、伪造的文件等;
2.书证,如银行交易记录、合同文本等;
3.证人证言,即了解诈骗案件情况的人所提供的证言;
4.被害人陈述,即受害人关于诈骗行为的详细描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即诈骗犯罪嫌疑人对自己行为的陈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如笔迹鉴定、指纹鉴定等;
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如监控录像、聊天记录等。
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