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发行的股票不一定要求上市

更新时间:2025-03-30 00: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公开发行的股票不一定要求上市,只要是股份有限公司就具备发行资格。股票是公司筹集资金的有价证券,发行价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额,是公司合法筹资手段之一。
一、

公开发行的股票不一定要求上市

  公开发行的股票,并不一定要求公司必须上市。只要是股份有限公司,就具备发行股票的资格,并不局限于上市公司。

  1.股票作为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是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股东的有价证券,股东凭借股票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同时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风险。

  2.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股票发行价格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3.股票应当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并载明公司名称、成立日期、股票种类、票面金额及代表的股份数等主要事项。

  找法网提醒,公开发行股票是公司筹集资金的一种合法手段,并不一定要通过上市来实现。

二、

非上市公司如何公开发行股票

  《公司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1.公司需要进行改制与设立,拟定改制重组方案,并聘请保荐机构(证券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相关工作。

  2.进行尽职调查与辅导,包括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问题诊断、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等,以完善组织结构和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

  3.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作申请文件,并由保荐机构进行内核和尽职推荐。

  4.申请文件受理后,证监会将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和反馈审核意见,保荐机构需组织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进行回复或整改。

  5.初审结束后,提交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

  6.审核通过后,公司可进行路演、询价与定价,并最终公开发行股票。

  7.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办理股份的托管与登记,挂牌上市。

公开发行的股票不一定要求上市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发行的股本数量
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发行的股本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 30%。 需要注意的是,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具体股本数量还需根据公司的融资需求、财务状况、市场情况以及监管部门的审批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确定。
上市公司如何精准确定公开发行股票的数目
确定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流程包括:首先,股东大会通过发行计划;接着,制定包括发行数量和价格等详细发行方案;然后,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交方案进行审批;最后,审批通过后按照方案进行股票发行。每一步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 这样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和关键词的一致性,同时重新表述了答案,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上市公司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是什么
股份公司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主要条件是,公司是成立经营连续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高于一千万元;以及股本总额高于三千万元等条件。 《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法律依据:《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 《关于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 业板上市管理办法〉的决定》第十一条 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二)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 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 (三)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二千万元,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四)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
律师解答动态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7分钟前
关于赌博被处罚款的问题,我理解您现在的困扰。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赌博行为作出的罚款处罚决定是具有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1分钟前
根据现行社保政策,达到60周岁但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情况,可以这样处理:首先别着急,这种情况很常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38分钟前
这种情况需要看合同的具体约定和实际履行情况。一般来说,如果你们实际只履行了一个月租期,但合同写了三个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1小时前
关于您提到的KTV涉黄问题,我理解您可能是想了解相关法律风险或处理方式。从法律角度来说,这类场所如果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1小时前
你好,这边是可以处理纠纷的啊
威法律师
威法律师
2小时前
你好,这边是有何诉求的啊
李琦律师
李琦律师
2小时前
您好,您遇到的情况确实比较棘手。从法律角度分析,中介冒充房东的行为已经涉嫌欺诈,而合同约定与实际口头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