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搬迁拆迁后,一般不能回老家建房。这一规定主要是基于扶贫搬迁政策的初衷,即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其稳定脱贫。
1.扶贫搬迁后,如果已签订旧宅基地腾退协议,那么村民需要在第二年对旧宅基地进行腾退,拆除旧房并进行宅基地复垦。
在此情况下,原则上不允许再回老家建房。然而,如果未签订旧宅基地腾退协议,则还有可能在老家建房。但这一选择也需符合当地政府的规划和要求,不能随意进行。
2.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这意味着,在扶贫搬迁后,即使有机会回老家建房,也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建房行为合法合规。
找法网提醒,扶贫搬迁后若想回家建房,需满足一定条件。
1.未签订旧宅基地腾退协议是前提。一旦签订了腾退协议并完成了宅基地复垦,再回老家建房将不再被允许。
2.即使未签订腾退协议,回老家建房也需符合当地政府的规划和要求。
这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宅基地使用政策等。村民在申请建房前,应向当地政府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自己的建房行为符合规定。
3.建房过程中还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等,确保建房行为合法合规。同时,村民也需考虑到自身的经济能力和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建房规模和布局。
扶贫搬迁国家补助标准因地区和政策而异,但总体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一定的倾斜。
1.集中安置统一建房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建房补助一般为2.5万元。分散安置的,则人均建房补助为2万元。
集中安置统一建房的还配套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人均补助,分别为0.75万元和0.63万元。按每户2.8人计算,户均补助可达10.87万元。
2.对于整自然村或整行政村搬迁中确需同步搬迁的非贫困农户,他们也可与贫困人口一并享受统筹规划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搬迁人口人均建房补助一般为1.2万元。
3.具体的易地搬迁补助标准还需根据当地政府的公告来确定。
村民在申请搬迁补助时,应向当地政府了解相关政策和要求,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监管和审核力度,确保补助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