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不赡养老人,将直接承担法律责任,且这种责任并不会牵连到孩子的其他方面,但会影响子女自身的法律地位和声誉。具体来说:
1.从民事责任角度,如果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这是法律赋予父母的正当权利,也是子女应尽的基本义务。
2.从刑事责任角度:
(1)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且情节恶劣的,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可能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此有明确规定。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刑事责任是针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与孩子本身无关。
找法网提醒,父母未抚养子女,是否影响子女的赡养义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1.如果父母确因经济能力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如因犯罪被监禁)未能履行抚养义务,子女成年后主张免除赡养义务的,法院通常不予支持。
因为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是法定的,无附加条件,不能轻易免除。在当前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家庭仍然是承担养老育幼职责的主要单位。
2.如果父母具有抚养能力而拒不履行抚养义务,或者对子女实施虐待、遗弃、故意杀害等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子女可以主张免除赡养义务。
但这一主张需要得到法律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如果子女自愿赡养伤害过自己的父母,法律则不予干涉。
3.《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1)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2)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子女赡养义务能否免除,主要取决于父母未履行抚养义务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1.如果父母确因经济能力或其他客观原因未能履行抚养义务,子女不能主张免除赡养义务。这是因为赡养父母的义务是法定的,无附加条件,不能轻易免除。
2.在特定情况下,如父母具有抚养能力而拒不履行抚养义务,或对子女实施虐待、遗弃、故意杀害等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子女可以主张免除赡养义务。
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原则,既保护了子女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3.如果子女自愿赡养伤害过自己的父母,法律则不予干涉。这体现了法律的尊重个人意愿和选择的原则。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同时也应该关注年轻人的负担和压力,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