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合同受工伤了,告公司的措施为劳动者收集证据材料,然后先申请劳动仲裁,若对仲裁裁决有异议的,可携带材料去法院起诉。
1.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即便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只要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就同样受到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
2.在遭遇工伤事故后,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照法律规定给予相应的赔偿或处理,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1)劳动者应尽快申请认定工伤,这是获取工伤赔偿的前提。
(2)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者或其直系亲属可以直接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劳动者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工伤情况和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这些材料包括:
1.《工伤认定申请表》一式三份;
2.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初诊诊断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
3.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4.由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因此还需要提供其他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如工资条、工牌、同事证言等。
这些材料对于工伤认定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劳动者在准备时应尽可能全面和详细。
工伤赔偿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劳动者需要申请认定工伤,这是整个赔偿流程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伤认定申请被受理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进行调查和审核,以确定是否构成工伤。
2.如果认定为工伤,劳动者将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伤残等级和相应的赔偿标准,劳动能力鉴定由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其鉴定结果将作为核算工伤赔偿费用的重要依据。
3.在确定了工伤赔偿费用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以达成赔偿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4.劳动仲裁委员会将依法进行裁决,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找法网提醒你,在整个流程中,劳动者需要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和材料,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举证和维权。
综上所述,即使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依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