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隐私,若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则可依法定罪。若个人或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且情节严重,则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
1.此类行为若情节严重,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是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被出售或提供给他人,则依照前款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同样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3.单位犯罪的,还会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
找法网提醒,我国刑法并未直接规定“侵犯隐私权罪”。
1.在刑法框架下,侵犯隐私不能直接定罪。然而,如果侵犯隐私的行为构成了其他罪名,如侮辱罪、诽谤罪等,且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提起刑事自诉或请求公安机关立案。
2.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侵犯隐私与侵犯著作权在定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如果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则可能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1.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侵犯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行为,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受到刑事处罚。
这包括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的文字作品、音乐、美术、视听作品等,以及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等行为。
2.侵犯隐私的定罪则更多地依赖于其是否构成其他罪名,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