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法律责任是刑事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1.从刑事责任角度来看,他们必须为自己的犯罪行为负责,但在量刑时,法院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并且不会适用死刑。
2.从民事赔偿责任角度来看,如果因犯罪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他们还需以其财产承担赔偿责任。若财产不足,其监护人则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赔偿。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年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原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则规定了未成年人因侵权行为造成损害时的民事赔偿责任归属。
找法网提醒,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并不会一直保留,而是会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封存处理。
1.如果未成年人在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或免除刑事处罚,那么其犯罪记录将会被封存。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和名誉,避免他们因过去的错误而遭受长期的负面影响。
2.值得注意的是,检察院在收到法院生效判决后,应立即对犯罪记录予以封存。即使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后,相关记录也应予以封存。
3.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除非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即使是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也必须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4.如果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被发现存在漏罪,且漏罪与封存记录之罪数罪并罚后被决定执行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那么其犯罪记录将会被解除封存,这一规定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在正常情况下,被封存的犯罪记录是不会被公开的。这一规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避免他们因犯罪记录被公开而遭受歧视和排斥。
1.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时,可以依法获取被封存的犯罪记录。
2.但即使是这些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也必须严格遵守保密义务,不得将犯罪记录泄露给无关人员或用于非法目的。
3.如果被封存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因再次犯罪而被判处较重刑罚,导致犯罪记录被解除封存,那么该记录可能会被依法公开。
4.但这种情况属于个别例外,并不影响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消除社会对未成年犯罪者的偏见和歧视,为他们提供一个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