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被别人骗了,受害人可以报警。当贷款过程中遭遇欺诈行为并因此签订了合同,受害人有权立即报警以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1.在报警前,务必保留好所有与欺诈行为相关的证据,如合同、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警方立案调查。
2.受害人也可以选择到法院起诉,要求解除因欺诈而签订的合同,并追回被骗走的贷款。报警时,应详细说明被骗的经过,提供真实有效的资料,以便警方能够及时介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诈骗罪的判刑标准主要取决于诈骗公私财物的数额以及情节的严重程度。
1.根据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而言,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贷款诈骗罪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这种欺诈行为通常通过虚构虚假的资金需求或项目,以获取银行的贷款支持。
2.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犯罪分子可能伪造或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以证明其贷款用途的合法性和盈利性,从而骗取银行的贷款。
3.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些虚假的证明文件可能包括伪造的担保函、存款证明等,用于向银行证明其贷款申请的可靠性和还款能力。
4.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
5.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这包括但不限于伪造单位公章、印鉴骗贷、以假货币为抵押骗贷、先借贷后采用欺诈手段拒不还贷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