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次盗窃但每次数额不大的情况,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1.若犯罪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将处3-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严厉处罚。
这一规定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的财产安全,对多次盗窃行为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
找法网提醒,多次盗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无论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的财物,只要被行为人非法占为己有,都构成盗窃罪的客体。
2.客观要件:行为人具有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多次实施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且每次盗窃行为都足以将财物转移为自己所有。这里的“多次”通常指三次以上。
3.主体要件:已满十六周岁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以构成盗窃罪的主体。这意味着,未成年人若实施多次盗窃行为,且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同样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4.主观要件:行为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盗窃,仍然故意实施,并希望或放任盗窃结果的发生。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罪与其他罪名的界限有时可能模糊不清。为了准确界定盗窃罪与其他罪名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盗窃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等价值数额不大,但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时,应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定罪处罚。若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相关设施罪,则择一重罪处罚。
2.盗窃使用中的电力设备时,若同时构成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同样应择一重罪处罚。
3.为盗窃其他财物而盗窃机动车辆作为犯罪工具使用的,被盗机动车辆的价值应计入盗窃数额。若为实施其他犯罪而盗窃机动车辆的,则以盗窃罪和所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4.以练习开车、游乐等目的多次偷开机动车辆,并将机动车辆丢失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在偷开机动车辆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等构成其他犯罪的,应实行数罪并罚。
5.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若同时构成其他犯罪,则择一重罪从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