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立案后,还可以要求赔偿,在承担了刑事责任之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并不能因此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
1.刑事责任的追究不影响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受害人有权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赔偿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
2.如果是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并非所有情况下犯罪嫌疑人都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例如,因不可抗力的发生而不履行民事义务的,或是因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造成的损害,在特定条件下,犯罪嫌疑人可以免于承担民事责任,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进行判断。
3.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七条明确规定:
民事主体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影响承担民事责任,民事主体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刑事案件的处理周期相对较长,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侦查阶段、检察院起诉阶段和法院判决阶段,这三个阶段正常需要五个多月的时间。
1.在侦查阶段。
(1)警方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拘留犯罪嫌疑人,并向检察院提交申请正式批捕,这个阶段通常需要3个月零7天左右,期间有两次取保的机会。
(2)如果检察院批准逮捕后,案件就进入了逮捕期,逮捕期为2个月,期间还有一次取保候审机会。
2.过了逮捕期就进入了检察院起诉阶段,期限最长1个月,检察院会根据警方提交的证据材料和案件情况,向法院提交量刑建议。
3.进入法院判决阶段,期限也是最长1个月。
(1)法院会基本参照检察院提交的量刑建议做出判决,所以整个刑事案件的处理周期加起来差不多需要五个多月。
(2)如果案件涉及金额大、人数多等情况,可能会延长处理时间,如果案件清晰明了,也可能会缩短处理时间。
刑事案件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有犯罪事实存在;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3.案件属于自己管辖。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公安机关才能予以立案。
找法网提醒你,刑事案件立案流程如下:
1.进行报案;
2.公安机关进行初查;
3.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则立案并进入侦查阶段;
4.在侦查过程中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5.侦查工作结束后公安机关会提交起诉意见书,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
6.检察院进行审查起诉后提起公诉;
7.进入法院审判阶段进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