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附带民事不赔偿是能减刑的,但这需要符合特定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问题与当事人受到的刑事处罚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1.中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明确指出,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是相互独立的,当事人在服刑过程中,即便未能履行对受害者的赔偿义务,也不应该因此而被剥夺获得减刑的可能性。
2.减刑主要考察的是犯罪分子在改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悔过态度,只要犯罪分子能够严格遵守监狱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接受教育改造,表现出悔罪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他们都有资格申请减刑。
这些条件并不涉及是否对民事部分进行了赔偿。
关于刑事案附带民事的减刑条件,主要参考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的规定。
1.该条款明确指出,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内,如果他们能够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并表现出悔改或者立功的表现,那么他们就可以申请减刑。
2.减刑的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1)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
(2)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并经查证属实;
(3)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
(4)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
(5)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等。
只要犯罪分子符合这些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他们就有可能获得减刑,这些条件与是否对受害者进行了经济赔偿无关,而是主要考察犯罪分子在改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找法网提醒,,减刑并不代表当事人可以免除民事赔偿责任,即使犯罪分子成功获得了减刑,他们仍然需要为自己的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1.刑事责任与民事赔偿责任是相互独立的两种法律责任,减刑只是针对刑事责任的一种减轻措施,而并不影响民事赔偿责任的承担。
2.如果犯罪分子目前的经济状况无法立即偿还债务,他们可以尝试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寻求延期或分期还款的解决方案。但无论如何,减刑都不应该成为逃避民事赔偿责任的借口。
综上所述,虽然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未履行赔偿义务的犯罪分子仍有可能获得减刑,但减刑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免除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