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骨折工伤鉴定标准是对劳动者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后的伤残情况进行等级鉴定的标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伤鉴定标准分为一到十级,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找法网提醒,轻微骨折工伤的情形多样,涵盖了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伤害。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操作机器、搬运重物等原因导致的轻微骨折。
2.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前后,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在工作场所内进行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过程中发生的轻微骨折。
3.劳动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时,因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而导致的轻微骨折。
4.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因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而导致的轻微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形只是轻微骨折工伤的一部分,具体是否属于工伤还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认定。
对于被认定为工伤的轻微骨折劳动者,其赔偿项目和标准主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确定。具体来说,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以及辅助器具费等。
1.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费用应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
2.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进行支付,单位如果没有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则参考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差伙食补助金标准。
3.交通费、食宿费: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时,可以按照规定标准支付交通费、食宿费。这些费用需要由医疗机构出具诊断证明,并经经办机构同意。
4.康复治疗费:治疗工伤所需的康复治疗费用也应符合相关规定标准。依地方规定,康复治疗需经办机构组织专家评定。
5.辅助器具费: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费用按照各省、直辖市工伤辅助器具限额标准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