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5-03-06 17: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包括:双方相互勾结编造虚假法律关系及事实,意图通过诉讼获取不法利益。主要看当事人双方是否勾结编造虚假事实谋利。
一、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民事虚假诉讼往往涉及当事人双方相互勾结,编造虚假的民事法律关系及事实情况,意图通过诉讼手段获取不法利益。针对此类案件,其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原告与被告之间是否存在恶意串通的事实。这是判断虚假诉讼的基础,若双方存在明显的勾结行为,则极有可能是虚假诉讼。

  2.从立案的真实性出发,审查诉讼陈述及理由是否凭空捏造。真实的诉讼应当基于真实的事实和理由,而虚假诉讼则往往缺乏真实依据。

  3.对证据进行严格审核,确认是否存在伪造的现象。虚假诉讼中,当事人可能会伪造证据以支持其虚假的诉讼主张。

  4.评估诉讼行为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诉讼的最终目的是否在于谋求不当利益。若诉讼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且目的在于谋求不当利益,则很可能构成虚假诉讼。

二、

民事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

  找法网提醒,民事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是判定该行为是否构成虚假诉讼罪的重要依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虚假诉讼行为人所侵害的权益,并非对方当事人权益,而是案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这是因为虚假诉讼的参与者多为非法利益的同盟者,其侵害对象通常指向无辜的第三方。

  2.虚假诉讼涉及民事诉讼中的两方当事人暗地勾结,合谋构建虚假事实与证据并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

  这种行为企图利用法院的审判权及执行权,非法占有或毁损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财产或权益。

  3.虚构事件引起的民事诉讼,若干扰司法秩序或者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伤的,应当认定为刑事犯罪。这意味着,虚假诉讼不仅涉及民事纠纷,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

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三、

民事虚假诉讼的量刑标准

  在法律实践中,对于涉及民事虚假诉讼之罪名的判定,需要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进行。

  1.根据法律规定,凡通过捏造不实之事由向上诉法庭提起民事诉讼,进而妨碍司法公正秩序或严重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具体的量刑标准如下:

  (1)若行为人通过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惩罚,并需承担罚金的附加责任。

  (2)若情节特别严重者,如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社会影响恶劣的,其刑期将被延长至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同样需要缴纳罚金。

  3.在实际量刑过程中,法院会全面考虑到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程度、所引发的不良后果以及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各种情节。

  (1)若犯罪情节相对轻微,且行为人能够积极认罪悔过,那么可能会得到从轻发落的宽大处理。

  (2)若犯罪情节严重,对司法秩序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给他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刑罚自然也会随之加重。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民法典虚假诉讼的认定第几条
处理虚假诉讼常见方式为罚款、拘留、追刑责。根据情节轻重选择处理方式,轻微者罚款、拘留,构成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
民事虚假诉讼认定标准有哪些
针对民事虚假诉讼,法院会根据具体情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轻微的情况,法院可能会进行罚款;对于情节严重的情况,可能会采取拘留措施;如果构成犯罪,将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理方式的决定需要基于案件的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以上三个答案围绕着民事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处理方式和相关法律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希望能满足您的要求。
民事案件虚假诉讼的认定
处理民事虚假诉讼: 1. 确认虚假诉讼事实及证据; 2. 对行为人进行罚款或拘留; 3. 若构成犯罪,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 纠正错误判决,保护受害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