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留的人手机通常不能查到记录,当某人被公安机关拘留时,公安机关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执行相关程序,并不会直接在互联网上实时公布这些信息以供公众查询。
1.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执行拘留任务时,必须向被拘留者出示拘留证,并立即将被拘留者送往看守所进行羁押,最晚不得超过24个小时。
2.除非存在无法通知或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特殊情况,公安机关应在拘留后的24小时之内,向被拘留者的家属发出书面通知。
因此,如果想了解被拘留者的相关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等待公安机关向家属发出的书面通知,而不是通过手机查询。
被拘留后,若想申请取保候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对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能够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罪犯,可以考虑取保候审。这意味着,如果预计刑罚较轻,且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性,那么可以考虑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
2.当预计罪犯将面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适用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产生危险性时,也可考虑采用取保候审。这需要在权衡刑罚的严重性和社会危险性之后做出决定。
3.若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正处于孕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也可以考虑采用取保候审的方式。这是为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和健康需求。
找法网提醒你,以上条件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需要由公安机关执行,且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遭受拘留之后,尽早请律师介入是最合适的选择。
1.从法律角度来看,嫌犯自首次接受调查或受到强制性约束之日起,就有权雇佣一位专业律师。
2.律师的及时介入,可以帮助嫌犯了解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3.律师可以向嫌犯详细解释其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侦查和审判过程,针对执法机构的不当侦查行为,律师也有权提出申诉和控诉。
4.在刑事拘留阶段,律师的有效沟通还可能帮助嫌犯成功申请变更强制措施至更为宽松的取保候审标准。
因此,从保护自身权益的角度出发,被拘留者应该尽早寻求律师的协助。律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拘留期间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