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付了货款后,如果对方未发货,消费者应立即与卖家进行沟通,了解未发货的具体原因,并要求卖家尽快履行发货义务。若沟通无果,消费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通过微信平台自带的投诉机制进行投诉。微信平台为保障用户权益,设有专门的投诉渠道,消费者可以在此提交相关证据,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要求平台介入处理。
2.若微信平台处理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请求其介入调解或查处卖家的违法行为。
3.在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即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卖家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
找法网提醒,在微信购物中,若对方不发货,消费者需要收集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诉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证据收集:
1.保存微信转账记录。转账记录是证明双方交易关系存在的重要证据,消费者应确保该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保留聊天记录。聊天记录中可能包含卖家对发货时间、商品质量等问题的承诺或说明,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3.如果可能的话,消费者还可以尝试与卖家进行电话录音或视频通话,并保存相关录音或视频资料作为证据。这些资料可以进一步证明双方的交易关系及卖家的违约行为。
4.消费者还可以考虑向快递公司或物流平台查询物流信息,以证明卖家是否已实际发货及货物的具体物流情况。
在微信购物中,若卖家未履行发货义务且经法院判决后仍未执行,消费者确实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等法律文书,由相关人民法院负责执行。
2.在申请强制执行时,消费者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判决书、执行申请书、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证明等。
3.法院在收到申请后,将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以强制其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