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人造谣诽谤时,首要且有效的应对方式是报警。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以让执法机关介入调查,澄清事实真相。
2.如果情况严重,还可以考虑请公证员对侮辱、诽谤的内容进行公证,确保这些证据具有法律效力,以便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作为指控对方的依据。
3.一旦公安机关调查清楚,如果构成犯罪,造谣诽谤者将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便不构成犯罪,受害者也可以利用这些证据要求对方道歉并赔偿损失。
4.值得注意的是,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这意味着如果受害者及其法定代理人不主动向法院起诉,当事人将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找法网提醒,认定诽谤罪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体要件:诽谤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犯罪对象仅限于自然人。
2.客观方面要件: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且情节严重。
3.主体要件:诽谤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诽谤罪。单位不能成为诽谤罪的主体。
4.主观方面要件:诽谤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并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诽谤罪的构成主要包括上述提到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和主观方面四个要件。
1.一旦构成诽谤罪,行为人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法律规定,诽谤罪的法律后果可能包括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个方面。
(1)在刑事责任方面,行为人可能被判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等;
(2)在民事责任方面,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法律责任。
2.诽谤行为还可能对受害人的名誉、人格造成长期且难以弥补的损害,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形式的诽谤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