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不必须要先鉴定,这主要取决于双方对赔偿是否存在争议。
1.如果存在争议,那么先申请伤情和伤残鉴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司法实践中,赔偿的具体数额往往涉及多个因素,如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等,这些因素都需要有明确的依据来确定。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需要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来确定。
3.如果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那么他们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残疾赔偿金的计算也是基于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来确定的。
因此,如果双方对赔偿数额存在争议,那么通过鉴定来明确受害人的伤情和伤残等级,可以为赔偿数额的确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人身损害伤残鉴定的流程相对明确,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准备申请书:被评定人需要携带加盖办案单位公章和办案人签字的伤残评定申请书。
2.携带医疗证明:包括县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实、检查结果以及损伤初期和治疗终结后的CT、X片及诊断报告。
3.借阅病历:从治疗医院借阅有关手术病历和检查记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伤情。
4.提供身份及户籍证明:如果被抚养人的劳动能力需要进行评定,那么还需要携带评定人的身份证及户籍证明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说明。
5.明确评定时机:评定时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定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如果治疗尚未终结,但因调解需要提供赔偿依据的,需要在申请书中明确说明。
6.接受检查并缴费:评定者需要亲自接受检查,并缴纳规定的评定费用。
如果人身损害案件中没有进行鉴定,那么赔偿的确定将会更加复杂和困难,在缺乏明确依据的情况下,双方可能会就赔偿数额产生更大的争议。
1.如果没有进行鉴定,那么赔偿数额的确定可能需要依赖于双方的协商和调解。
2.双方可以就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等具体赔偿项目进行协商,并尝试达成一个合理的赔偿方案,由于缺乏明确的鉴定结论作为依据,这种协商可能会更加耗时和费力。
3.如果受害人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其伤情和损失,那么即使没有进行鉴定,法院也可能会根据这些证据来判决赔偿数额。
找法网提醒你,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建议受害人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进行鉴定以明确赔偿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