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在劳动仲裁中的胜算通常较大。因为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则违反了法律强制性规定。
1.在此情境下,劳动者要求双倍工资赔偿的劳动仲裁请求,往往能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关键在于劳动者需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
2.只要能够举出初步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剩余举证责任则转移至用人单位,若用人单位无法有效举证,仲裁庭将倾向于支持劳动者的主张。
找法网提醒,未签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需按照法定流程进行。
1.劳动者应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明确列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以及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信息。
2.申请书应清晰阐述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及其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这一步骤是启动劳动仲裁程序的关键,确保申请书内容完整、准确,有助于仲裁庭了解案情并作出公正裁决。
劳动仲裁的具体流程包括仲裁受理、开庭审理和仲裁调解三个主要环节。
1.仲裁受理阶段,仲裁委员会需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2.开庭审理前,仲裁庭会提前五日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日期、地点。庭审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积极参与,陈述事实、提供证据。
3.仲裁庭将依据查明的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调解,力求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若调解不成,仲裁庭将及时作出裁决,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应积极配合仲裁庭的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证据材料,以便仲裁庭作出公正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