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食品查出后,应该办理的手续:
1.与经营者协商:消费者可以直接找到销售过期食品的经营者,向其说明情况并要求退货或赔偿。这是最直接且常见的方式,有助于快速解决问题。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如果与经营者协商无果,消费者可以联系当地的消费者协会,请求其介入调解。消费者协会通常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调解服务,帮助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若调解仍无法达成满意结果,消费者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申诉,要求其对经营者进行处罚并赔偿消费者损失。
4.提请仲裁或诉讼:在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过期食品是违法的。
1.第二十八条明确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并规定对于违反此规定的经营者,有关主管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相关物品,并处以罚款等。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保障,该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
3.对于明知商品有问题仍向消费者提供的欺诈行为,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找法网提醒你,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法律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途径来维权:
1.退货权利:
(1)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对于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
(2)如果消费者购买的食品被认定为过期或不合格,他们有权要求退货。
2.赔偿权利:
(1)对于经营者提供的欺诈行为,如销售过期食品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2)赔偿金额通常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若不足五百元,则按五百元赔偿。
3.法律支持:
(1)除了上述具体的法律规定外,我国还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来支持消费者维权。
(2)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或参与消费者维权组织等活动,以获取更多的法律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当消费者在购买食品后发现其已过期时,他们可以通过与经营者协商、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以及提请仲裁或诉讼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