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电信诈骗涉及金额四千多元的情况,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达到3000元至10000元以上即构成“数额较大”的标准,因此该行为已触犯诈骗罪,具体如下:
1.一般而言,对于此类数额的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刑罚。
2.但具体判决还需考虑案件的具体情节、犯罪嫌疑人的前科情况、悔罪表现以及退赃退赔等因素,由人民法院综合评判后作出。
1.关于诈骗罪的宣判时间,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2.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此,对于诈骗罪案件而言,除非存在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期限,否则一般应在上述法定期限内宣判。
3.实际宣判时间还会受到案件复杂程度、证据收集情况、被告人是否认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找法网提醒,诈骗罪的客观要件主要体现为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可以是虚构事实,也可以是隐瞒真相,其目的在于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这种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足以使一般人在相同情况下产生错误认识。
2.被害人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这种错误认识是被害人进行财产处分的重要前提。
3.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被害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财产处分的决定,将财物交付给行为人或者按照行为人的指示进行财产转移。
4.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行为人通过欺诈手段最终取得财物,而被害人则因此遭受财产损失。这是诈骗罪在客观方面的最终结果。
综上所述,诈骗罪的客观要件是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