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法院判无罪的,首要步骤是申请解除取保候审措施,并着手办理领取先前缴纳的保证金。这一过程直接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1.第七十七条第二款明确指出,在取保候审期间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当事人及单位
2.根据第七十一条,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相关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可凭解除通知或相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取保候审的程序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步骤:
1.取保候审的申请: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且申请应以书面形式提交。若犯罪嫌疑人已被逮捕,其聘请的律师也可代为申请。
2.取保候审的决定:
(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取保候审申请后,需在3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
(2)若决定取保候审,需经相应级别负责人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及《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同时要求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应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取保候审的执行:
(1)取保候审的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时,需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2)若期间未违反规定,取保候审期满后,保证金应退还并解除担保。
4.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候审的期限受到严格限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找法网提醒你,取保候审的期限明确规定为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这一期限限制适用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
1.取保候审仅为司法机关的一种司法强制措施,并非判决类型,因此在取保期间,司法机关仍将继续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判决处理。
2.在二审期间,若犯罪嫌疑人的羁押期已超出一审判决的有期徒刑,同样可适用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