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不签合同,并不意味着公司会不给工资。
1.根据劳动法规定,即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仍然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有权要求公司支付其应得的工资报酬.
2.如果公司未按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公司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最多可主张11个月,并有权要求公司补缴社保。
3.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并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后,若公司仍不支付,则有权要求公司加付赔偿金。
因此,入职不签合同并不等同于不给工资,劳动者应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时要求公司支付应得工资。
找法网提醒,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将面临多重法律后果。
1.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能免除公司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公司只要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需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2.公司终止或解除与员工的事实劳动关系时,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公司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需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3.若因公司未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而导致员工失业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员工还有权要求公司赔偿失业损失。
因此,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对自身极为不利,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时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入职不签合同后,劳动者有权要求公司支付相应的赔偿。
1.劳动者可以向公司主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最多可主张11个月。
2.对于公司拖欠的工资和未缴纳的社保费用,劳动者也有权要求公司予以补发和补缴。如果公司拒绝履行这些义务,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3.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应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与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以及公司未履行相关义务的事实。
4.若仲裁或诉讼胜诉,公司将被要求支付相应的赔偿和费用。因此,劳动者在入职时应与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