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后买房且一方负责还贷款的情况下,离婚时房产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若该房产系婚后以夫妻共同财产出资购买,无论房产证登记在哪一方名下,均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因此,在离婚时,该房产应按照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1.法院会根据夫妻双方的贡献、婚姻期间的实际情况以及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2.若房产的购买涉及双方父母的出资,且产权登记在一人名下,则根据《民法典》司法解释,该房产可认定为双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资份额占有。
(1)在分割时,若双方有特别约定,则按约定处理。
(2)若无约定,则按出资比例进行分割。
3.对于共同还贷部分,若夫妻对财产无特别约定,则还贷部分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无需再行分割。
找法网提醒,在婚后买房的情境下,有几种特定情况会使得房产在离婚时被视为个人财产:
1.一方父母全额出资且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
若房产系一方父母全额出资购买,且产权登记在出资方子女名下,则该房产可视为父母对子女的个人赠与,离婚时归出资方子女个人所有。
2.婚前财产转化:
若一方在婚前已通过个人财产全款购买房产,并在婚后取得房产证,或虽在婚后取得房产证但资金来源全部为婚前个人财产,则该房产在离婚时仍属于个人财产。
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
若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遗嘱或赠与合同获得房产,且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表示该房产只归一方所有,则该房产在离婚时属于个人财产。
若离婚时房产分配不均,一方对分配结果不满,可通过以下步骤提起诉讼:
1.收集证据:需要收集与房产分配相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购房合同、房产证、还贷记录、双方收入证明等,以证明自己对房产的贡献及分配不公的事实。
2.准备起诉材料: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备民事起诉状、身份证明、证据材料等相关文件。起诉状中应明确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并附上相关证据。
3.选择受理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需根据被告的住所地选择合适的法院提起诉讼。
4.递交起诉材料:将准备好的起诉材料递交至受理法院。法院将对材料进行审核,符合立案条件的将予以立案并通知双方当事人。
5.参与庭审:在法院指定的时间参与庭审,就房产分配问题进行辩论和举证。法院将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判决。
6.执行判决:若对判决结果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上诉。若判决生效且对方不履行判决义务,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