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失信名单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4-12-13 01:0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列入失信名单的标准包括未履行法律文书义务,并存在如拒不履行、妨碍执行、规避执行、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违反限制消费令及拒不履行和解协议等情形。
一、
列入失信名单的标准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标准明确且严格,必须满足前提条件,即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此基础上,若被执行人存在以下六种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将依法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通过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手段妨碍、抗拒执行的;
3.利用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隐匿、转移财产等方式规避执行的;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这些情形均体现了被执行人对法律义务的逃避与对抗,因此成为列入失信名单的明确标准。
二、
失信被执行人的具体情形
找法网提醒,失信被执行人的具体情形主要包括上述六种,这些情形均指向被执行人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漠视与规避。
1.其中,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是最为直接的逃避行为;
2.伪造证据、暴力抗拒执行等行为则严重干扰了司法秩序;
3.虚假诉讼、隐匿财产等行为则体现了被执行人的欺诈性;
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和限制消费令则是对法律权威的藐视;
5.而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则是对司法调解成果的背叛。
这些具体情形共同构成了失信被执行人的行为画像,揭示了其逃避法律责任的种种手段。

三、
被列为失信人的影响
被列为失信人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法律后果和社会影响。
1.根据相关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将被公布,并通报给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这些单位将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多个领域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信用惩戒。
2.人民法院还会对失信被执行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限制其在交通、住宿、消费、子女教育等多个方面的自由与权利。
3.这些措施不仅限制了失信被执行人的个人行为,还对其社会声誉和信用记录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使得失信被执行人在社会生活中面临诸多不便与限制。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失信人员多久解除失信名单
失信人名单的解除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当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定义务并经法院确认后,通常在三个工作日内可以删除失信信息。但是,如果有多项失信行为或暴力抗拒执行的情况,失信期限可能会延长。根据不同的情境,可以通过履行义务、达成和解协议、向法院申请裁定等方式解除失信状态。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以尽早从失信名单中解除。
如何解除失信人名单,如何解除失信人名单
解除失信名单方式:
1. 被执行人对失信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向相关部门申请纠正。有关部门将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若申请成功,失信被执行人的记录将在3个工作日内被撤销。
2. 被纳入失信人名单的期限为2年,若情节严重,期限可能会延长1-3年。期限届满后,被执行人的失信记录将在三个工作日内被撤销。
3. 失信人为未成年人的,不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具体删除失信信息的情形包括:
- 被执行人已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
- 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且已履行完毕的;
- 申请执行人书面申请删除失信信息,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财产两次以上,未发现有可供执行财产,且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人未提供有效财产线索的;
- 因审判监督或破产程序,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失信被执行人中止执行的;
-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不予执行的;
- 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若纳入期限届满,则依照规定在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失信信息。此外,依照规定删除失信信息后,若被执行人再次出现失信行为,人民法院可以重新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在删除失信信息后六个月内,若申请执行人申请将该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民法院将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