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立案后案件进展缓慢或停滞不前的情况,当事人应主动采取行动,尽早前往立案所在的公安部门,亲自查询案件的具体进展情况。
1.通过这一步骤,当事人可以获取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了解案件是否仍在积极侦办中,或是因何种原因暂时搁置。
2.若发现公安部门存在无正当理由的逾期延迟处理案件的情况,当事人有权依据法律规定,向更高一级别的公安机构提出申诉,并要求其介入处理。
3.这一申诉过程不仅是当事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监督公安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提升办案效率的重要手段。
4.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已立案的刑事案件,负有全面调查、收集证据材料的责任。
找法网提醒,当立案后案件长时间无进展时,当事人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查询与申诉:
1.直接查询:前往立案所在的公安部门,向办案人员咨询案件进展情况,并要求其提供书面或口头答复。
2.申请公开: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当事人有权向公安部门申请公开案件相关信息,以了解案件处理的具体情况和进度。
3.向上级机关申诉:若认为公安部门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或拖延情况,当事人可向更高一级别的公安机构或检察院提出申诉,请求其介入监督并推动案件进展。
4.利用法律援助:在申诉过程中,当事人可寻求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以获取更专业的法律建议和代理服务。
立案后,公安机关承担着多项重要职责,以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具体而言,这些职责包括:
1.侦查取证:公安机关必须全面开展侦查工作,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这是案件得以顺利侦破和公正处理的基础。
2.采取强制措施: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于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
3.预审与核实证据: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案件应当进行预审,并对收集、调取的证据材料进行核实。
4.移送审查起诉:在侦查终结后,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