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和反倾销税有何异同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反补贴和反倾销税的异同在于反补贴与反倾销税均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公平竞争,但实施对象不同:反补贴针对政府补贴,反倾销税则针对外国商品倾销行为。
一、

反补贴和反倾销税有何异同

  反补贴与反倾销税作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保护措施,两者在目的、手段及影响上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显著区别。

  1.它们共同的目标在于维护国内产业的公平竞争环境,防止外国产品以不公平的价格或方式进入本国市场。

  2.在具体实施上,反补贴针对的是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的补贴行为,而反倾销则聚焦于外国商品的倾销行为。

  3.反倾销税是针对倾销行为征收的附加税,旨在使倾销商品的价格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而消除其价格优势。

  4.反补贴则是对接受补贴的外国商品征收特别税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抵消补贴所带来的不公平竞争优势。两者在手段上虽有所不同,但均体现了国际贸易中的公平原则。

  5.在影响方面:

  (1)反补贴与反倾销税都可能对被调查国的出口产业造成较大冲击,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经济战略。

  (2)反补贴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远,因为它不仅涉及特定企业或产品,还可能波及整个产业链和政府政策层面。

二、

反补贴与反倾销税的差别

  找法网提醒,反补贴与反倾销税的主要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诉主体不同:反补贴的应诉主体为政府,因为补贴是政府行为。而反倾销的应诉主体则是企业或行业组织。

  2.调查范围不同:反补贴的调查范围更广,可能涉及接受政府补贴的下游企业甚至整个产业链。而反倾销则主要针对特定企业或产品。

  3.影响时间不同:反补贴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更为持久,因为它要求政府调整贸易和产业政策。而反倾销的影响相对较短,主要集中于倾销行为被制止后的一段时间内。

  4.连锁效应不同:反补贴具有更强的连锁效应,一旦某国被认定存在补贴行为,其他成员国也可能在反补贴调查中援引这一认定。而反倾销的连锁效应相对较弱。

反补贴和反倾销税有何异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反倾销和反补贴到底有什么区别
一、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1、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的措施。 2、初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下列临时反倾销措施: (1)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临时反倾销税税额或者提供的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担保的金额,应当不超过初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 二、故意犯罪既遂和未遂是什么意思? 故意犯罪既遂和未遂是特定主体在落实犯罪行为之后造成的两种不同的按最状态。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四种,即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和举动犯。 1、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结果犯的既遂,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缺少危害结果,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说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不齐备。有形的、可以计量的具体危害结果,是与犯罪的性质相一致的结果。这类常见的犯罪很多,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结果就是他人死亡,如果发生了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既遂,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未遂; 2、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的完成,构成了犯罪的既遂。这类常见的犯罪有:强奸罪、奸淫幼女罪、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等; 3、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这类犯罪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而不以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标志; 4、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中国刑罚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只有犯罪既遂,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反补贴和反倾销又有什么区别
一、反倾销和反补贴是什么意思 1、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的措施。 2、初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下列临时反倾销措施: (1)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2)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 临时反倾销税税额或者提供的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担保的金额,应当不超过初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 二、故意犯罪既遂和未遂是什么意思? 故意犯罪既遂和未遂是特定主体在落实犯罪行为之后造成的两种不同的按最状态。犯罪既遂的类型包括四种,即结果犯、行为犯、危险犯和举动犯。 1、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共同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的犯罪。结果犯的既遂,不仅要求有犯罪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缺少危害结果,犯罪的客观方面就不具有完整性或者说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就不齐备。有形的、可以计量的具体危害结果,是与犯罪的性质相一致的结果。这类常见的犯罪很多,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等。故意杀人罪的犯罪结果就是他人死亡,如果发生了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既遂,如果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发生死亡结果,就是犯罪未遂; 2、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的完成,构成了犯罪的既遂。这类常见的犯罪有:强奸罪、奸淫幼女罪、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等; 3、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这类犯罪不是以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为标准,而以法定的客观危险状态的具备为标志。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都是以行为人的破坏行为造成足以使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而不以造成实际的损害为标志; 4、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中国刑罚规定的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只有犯罪既遂,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区别
1、反补贴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或者为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针对补贴行为而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承诺征收反补贴税。2、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八条初裁决定确定倾销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下列临时反倾销措施:(一)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二)要求提供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的担保。临时反倾销税税额或者提供的保证金、保函或者其他形式担保的金额,应当不超过初裁决定确定的倾销幅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三条补贴,是指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提供的并为接受者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者价格支持。出口国(地区)政府或者其任何公共机构,以下统称出口国(地区)政府。本条第一款所称财政资助,包括:(一)出口国(地区)政府以拨款、贷款、资本注入等形式直接提供资金,或者以贷款担保等形式潜在地直接转让资金或者债务;(二)出口国(地区)政府放弃或者不收缴应收收入;(三)出口国(地区)政府提供除一般基础设施以外的货物、服务,或者由出口国(地区)政府购买货物;(四)出口国(地区)政府通过向筹资机构付款,或者委托、指令私营机构履行上述职能。第二十九条规定初裁决定确定补贴成立,并由此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可以采取临时反补贴措施。临时反补贴措施采取以保证金或者保函作为担保的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形式。
律师解答动态
多少钱?是没有安排合适的工作吗?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5分钟前
可以起诉追回。虽然你把钱给了后妈,但她接受钱是以抚养你为前提,现在她不到三年就放弃抚养,未履行约定。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6分钟前
供销社占用股金拒绝退还,这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可先收集好入股凭证、相关沟通记录等证据,尝试与供销社协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7分钟前
这得看额外补发工资的具体政策要求。一般来说,补发工资会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比如针对特定时间段退休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8分钟前
收到转账回执单没到账,可能是转账存在延迟。先和转账方确认转账信息有无错误。若信息无误,可再等等看,因
最后还是那个拆迁补偿问题,还是谁把你家地给占了,还是相邻权问题,土具体属于什么?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9分钟前
先和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学校对学生返校的具体要求和安排,看看是否还有未完成的处理流程。也可以让家长出面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