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电动车是否属于机动车,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相关标准。
1.根据该法规定,机动车是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用于上道路行驶的轮式车辆。
2.《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1999)则具体规定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如车速不应高于20km/h,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
因此,当电动车的性能参数超出这些标准时,即有可能被认定为机动车。
找法网提醒,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其性能参数是否满足机动车的定义。
1.若电动车的车速超过20km/h,或整车质量(重量)超过40kg,则可能不符合非机动车的标准,进而被认定为机动车。
2.需考虑车辆的设计、用途及是否具备其他机动车的特征,如是否有脚踏板、能否人力骑行等。
一旦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其承担的责任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划分。
1.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2.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4.若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后,驾驶人存在醉酒驾驶、追逐竞驶等违法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受到更为严厉的处罚。
因此,电动车驾驶人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