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否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
更新时间:2025-01-11 0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行政复议不影响行政行为的即时效力,除非法律另有规定。特定情形下,如行政机关决定、法院裁定或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可以暂停执行。
一、
行政复议是否影响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复议的提出,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行政行为的即时效力。
1.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法律所规定的可以停止执行行政处罚的情形,主要包括三种:
(1)行政机关自行判断需要停止执行的。
(2)人民法院根据原告申请,并基于执行可能带来的难以弥补的损失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裁定停止执行的。
(3)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停止执行的情形。
二、
行政复议的详细流程是什么
找法网提醒您,行政复议的流程严谨且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复议申请:申请人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2.复议受理:复议机关将对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并在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1)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书面告知不予受理。
(2)对于符合规定但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将告知申请人向有关复议机关提出。
(3)对于符合规定且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即为受理。
3.复议决定: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原则上不停止执行。
(1)复议机关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给被申请人。
(2)被申请人需在收到副本后10日内,提交书面答复及相关证据材料。
(3)复议机关法制工作机构将进行书面审查,必要时进行调查,提出复议意见并报请复议机关负责人同意或集体讨论通过。
(4)复议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决定,复杂情况可延长但不超过30日。复议决定以复议决定书形式作出,送达后生效。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什么
一、行政行为有什么效力
1、行政行为的效力有:
(1)确定力。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3)公定力。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
(4)执行力。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体包括哪些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体包括: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
2、行政行为应当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3、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与适当;
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哪些
一、行政行为有什么效力
1、行政行为的效力有:
(1)确定力。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3)公定力。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都推定为合法有效,相关的当事人都应当先加以遵守或服从;
(4)执行力。具有执行力是指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依法有权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效力。
二、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体包括哪些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具体包括:
1、行政行为的主体应当合法;
2、行政行为应当在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
3、行政行为内容应当合法与适当;
4、行政行为应当符合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