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鉴定
更新时间:2024-12-10 05:5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司法鉴定主要依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进行,包括《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以及《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等,这些法规详细规定了司法鉴定的申请、进行、结果运用及时间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一、
司法鉴定依据什么标准进行鉴定
司法鉴定依据的标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鉴定的启动可以由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时进行,且鉴定人需具备相应资格,并有权了解案件材料、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并在必要时出庭作证。
2.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鉴定期间不计入审限及执行期间的规则,为司法鉴定的时间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3.《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详细规定了人民法院在选择、委托鉴定人及组织鉴定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标准,包括鉴定人名册的建立、选择原则、补充鉴定材料的请求、鉴定人的出庭义务等。
二、
司法鉴定中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
找法网提醒,在司法鉴定中,鉴定人享有并承担着特定的权利与义务。
1.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这是其进行专业判断的基础。同时,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这是其专业责任的体现。
2.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这既是对鉴定人专业性的要求,也是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措施。
3.鉴定人依法履行出庭接受质询的义务,有助于增强鉴定意见的公信力和可接受性。
4.在义务方面,鉴定人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进行鉴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鉴定人还应当保守案件秘密,不得泄露与鉴定无关的信息,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正。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司法鉴定怎么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活动的专门单位。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审查是否具有下列内容:
(一)委托法院的名称;
(二)委托鉴定的内容、要求
(三)鉴定材料;
(四)鉴定所依据的原理、方法;
(五)对鉴定过程的说明;
(六)鉴定意见;
(七)承诺书。鉴定书应当由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并附鉴定人的相应资格证明。委托机构鉴定的,鉴定书应当由鉴定机构盖章,并由从事鉴定的人员签名。
怎么进行司法鉴定
1. 当事人可以就查明事实的专门性问题向人民法院申请鉴定。当事人申请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2. 当事人未申请鉴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具备资格的鉴定人进行鉴定。
3. 鉴定人有权了解进行鉴定所需要的案件材料,必要时可以询问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意见,在鉴定书上签名或者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