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认定是怎样

更新时间:2024-12-03 06: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问题相似?直接咨询律师 >
导读: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正确罪名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其认定需从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四个方面考量: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行为非法且造成实质性损害,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犯罪主体为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一、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认定是怎样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触犯的正确罪名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对其的认定,关键在于把握其构成要件及行为特征。认定过程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1.客体要件:明确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即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对他人合法所有的财物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2.客观要件:强调行为的非法性、毁灭或损坏的具体性以及达到一定的数额或情节严重程度。这里的“数额较大”或“情节严重”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

  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这一要件确保了犯罪主体的适格性。

  4.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的心态,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公私财物的毁坏,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二、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罚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规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处罚分为两个档次:

  1.情节一般的处罚:犯故意毁坏财物罪,情节一般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这一档次的处罚适用于犯罪情节相对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2.情节严重或数额巨大的处罚:若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则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认定是怎样

三、

故意毁坏财物与寻衅滋事区别

  找法网提醒您,故意毁坏财物罪与寻衅滋事罪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要侵犯的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寻衅滋事罪则侵犯的是社会管理秩序。在对象上,前者往往针对特定对象实施,后者则具有不特定性。

  2.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实施了毁灭或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并达到一定的数额或情节严重;而寻衅滋事罪则表现为行为人基于寻衅滋事的动机,任意损毁公私财物。

  3.主观方面的动机不同:故意毁坏财物罪的行为人通常出于泄愤报复、嫉妒等动机而毁坏财物;而寻衅滋事罪的行为人则是把任意毁坏财物作为手段,以达到寻求精神刺激、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目的。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问
我也要提问 >
如何认定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罪
关于故意破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如果该行为构成犯罪,公安机关将会立案侦查,并由检察院提起公诉。如果情节较轻,未构成犯罪,双方可以进行协商赔偿或通过民事诉讼解决。实际处理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5000怎么定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构成是,该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观方面是故意,客观方面是实施了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罪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则可能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此外,如果由于泄愤报复或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也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则可能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应怎么认定吗?
1. 客观方面一般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 犯罪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 在主观方面应表现为故意。 根据法律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受到刑事处罚,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知识推荐
问题没解决?立即咨询律师
平台保障
优选律师
快速响应
#3分钟内获得解答
去咨询
没有想要的解答?推荐咨询本地专业律师
平台律师团
已服务 9.9万人
响应 2分钟内
7x24小时在线服务
针对性解决方案
咨询我
律师解答动态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分钟前
专科可以退档。通常在录取过程中,考生若因自身原因不想去已投档的学校,可联系高校表明退档意愿。不过退档
叶斌律师
叶斌律师
4分钟前
要关闭授权,需书面通知授权方并保留证据,确保合法有效解除授权关系。
肖泉律师
肖泉律师
8分钟前
如果你有充分证据,可以提起诉讼要求对方返还。
季志华律师
季志华律师
10分钟前
你好,了解拒绝原因,并询问解决办法
吴亮律师
吴亮律师
12分钟前
这种情况一般算肇事逃逸。肇事逃逸指发生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对方直接开车走了,即便事后被
你好,具体情况可以先了解下,跟我们电联说明
我也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