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司法鉴定是怎样鉴定
更新时间:2024-11-03 0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精神司法鉴定需由当事人等向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办案机关同意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确保结果专业权威,且刑事案件中鉴定费用由国家承担。
一、
精神司法鉴定是怎样鉴定
1.精神司法鉴定的启动需由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辩护诉讼代理人向公检法办案机关提出申请,并由办案机关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鉴定。这一过程确保了鉴定程序的合法性和必要性。
2.鉴定工作由办案机关委托具有资质的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机构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司法鉴定的费用在刑事案件中通常由国家承担,不会向当事人收费,但当事人需提供精神病史等相关证据以支持鉴定申请。
二、
如何进行精神司法鉴定?
找法网提醒,进行精神司法鉴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1.由申请人向办案机关提出鉴定要求,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办案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进行鉴定。
2.一旦决定同意,办案机关将委托专业的司法精神病医学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3.鉴定机构在接受委托后,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被鉴定人进行全面的精神检查,包括病史询问、精神状况评估等。
4.在鉴定过程中,鉴定人会充分考虑被鉴定人的实际情况和表现,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鉴定机构会根据鉴定结果出具鉴定意见书,供办案机关参考使用。

三、
精神司法鉴定的形式有哪些?
精神司法鉴定的形式主要包括门诊鉴定、鉴定人外出鉴定、住院鉴定和缺席鉴定四种。
1.门诊鉴定是在精神病院的门诊或公安、司法部门的法医精神病检查室中进行的,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精神鉴定。
2.鉴定人外出鉴定则是鉴定人亲自前往被鉴定人所在地,如监狱、拘留所等,进行现场鉴定,这种方式更加灵活和便捷。
3.住院鉴定则是将被鉴定人安置在特定的精神病鉴定机构内,进行全面、连续的观察和检查,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鉴定结果。
4.而缺席鉴定则是在被鉴定人无法到场的情况下,仅根据书面材料和相关旁证进行鉴定,这种方式较为特殊且少见,通常只在被鉴定人死亡、失踪、出国等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怎么做精神鉴定?
法律对于精神伤残鉴定没有相关规定,一般是如果遗有精神障碍或者智能缺损,必须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即向法医临床的司法鉴定机构申请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机构,要依据法医精神病鉴定机构对伤者精神障碍智能缺损的评估结果,出具是度否构成知伤残等级、或者具体伤残等级的鉴定意见。
另外,如果确定精神遭受损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精神病康复司法鉴定是怎么进行的
做精神司法鉴定的程序是:
1. 中心在受理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工作,并出具完整、规范的鉴定报告。
2. 鉴定人应预先阅卷,了解案情,进行必要的核实。对疾病的诊断要明确,有科学依据,对各种法定能力的评定和因果关系的评定要准确。
3.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由办公室主任或中心指定的人员主持,参加司法鉴定的人员不少于三人(其中鉴定人不少于二人)。
4. 在作出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后,参加鉴定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应当签署鉴定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时应记录在案。
5. 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以《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的形式作出;经鉴定人签字并加盖本中心公章后生效。
6. 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应在法定期限内完成,并将《鉴定书证审查意见书》送达委托机关或鉴定申请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