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被起诉卖侵权产品的情况,需要积极应诉。这包括整理并提供所有能够证明售出的产品为合格产品的相关证据。
1.证据可以涵盖产品来源的合法性、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以及任何能够证明你作为销售者对于产品侵权情况并不知情的材料。
2.如果不熟悉法律程序或应诉技巧,建议聘请专业律师代理,以确保你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3.虽然不知情并不能完全免除法律责任,但提供充分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确实不知情,有助于减轻可能面临的惩罚。
找法网提醒,售假与侵犯商标并非同一罪名。
1.侵犯商标权主要指的是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同种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其他可能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售假则更侧重于销售假冒、伪造或质量低劣的商品,这些商品可能冒用了其他品牌的名称、标识等,以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
因此,虽然两者都涉及违法行为,但侵犯商标权侧重于商标使用权的侵害,而售假则更直接地关联到商品的质量和销售行为。
销售侵权产品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销售者可能面临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乃至刑事责任的追究。
2.如果销售者的行为构成欺诈,需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通常为购买商品价款的3倍或更高。
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行政部门也有权根据情节轻重对销售者进行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在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面临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更为严厉的后果。
因此,销售者务必确保所售商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免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