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遭受网络暴力如下处理:
1.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应立即采取行动,收集证据,包括截图、聊天记录、视频等,这些都能作为日后维权的有力证据。
2.应向公安部门或互联网管理部门举报,说明情况并提供收集到的证据。
3.也可以向学校、社区等相关机构反映,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保护。
4.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受到的伤害,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以暴制暴,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1.《民法典》第九百九十条明确规定了人格权的范围,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以及基于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产生的其他人格权益。
2.当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如网络暴力行为导致的名誉受损、隐私权侵犯等,《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赋予了受害人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权利。
3.受害人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4.对于网络暴力行为,若其情节严重,构成侮辱、诽谤等罪名,还可能触犯刑法,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找法网提醒您,未成年人在遭受网络暴力后,维权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及时收集并保存证据,如截图、聊天记录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至关重要;
2.向家长、学校、社区等相关机构反映情况,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3.向公安部门或互联网管理部门报案,要求查处网络暴力行为;
4.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自身权益及维权途径;
5.在必要时,通过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在整个维权过程中,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应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行为对维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网络暴力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