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哪些可以作为证据的依据
更新时间:2024-10-27 01: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事诉讼中,能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以作为证据的依据。证据材料包括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及勘验笔录等,经查证属实后,都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一、
民事诉讼哪些可以作为证据的依据
在民事诉讼中,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的依据,这些证据材料包括但不限于:
1.当事人的陈述;
2.书证;
3.物证;
4.视听资料;
5.电子数据;
6.证人证言;
7.鉴定意见;
8.勘验笔录等。
这些证据材料在提交法庭后,需要经过严格的查证程序,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二、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哪些
找法网提醒您,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主要包括八大类:
1.当事人的陈述:这是指案件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关于案件事实情况和证明这些事实情况的陈述。
2.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所记录或表示的,以证明待证事实的文书,如合同、书信、文件、票据等。
3.物证:是指用物品的外形、特征、质量等说明待证事实的一部或全部的物品,如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等。
4.视听资料:是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记录下来的有关案件事实的材料,如用录音机录制的当事人的谈话、用摄像机拍摄的人物活动等。
5.电子数据:是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网络访问记录等电子形式的证据。
6.证人证言:是指证人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向法院所作的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7.鉴定意见:是指具备资格的鉴定人对民事案件中出现的专门性问题,通过鉴别和判断后作出的书面意见。
8.勘验笔录:是指法院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现场或者不能、不便拿到法院的物证,就地进行分析、检验、勘查后作出的记录。

三、
新增电子数据为证据的原因
1.新增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种类,主要是考虑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等各类电子设备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证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2.电子数据证据本身又有很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将其简单地划入某一现有的证据种类或者是分别划入原七种证据种类中。
3.依靠对现有的各类证据的运行规则进行修补难以解决电子数据证据所带来的诸多法律难题,也无法充分发挥电子数据证据的证明价值。
因此,有必要把电子数据证据作为一种新类型证据来对待,并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逐步建立一套自身统一的有关电子数据证据调查收集、质证、认证等的运用规则。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民事诉讼中哪些可以作证据,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
1. 当事人的陈述,如原被告向法庭所作出的陈述;
2. 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
3. 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视听资料;
4. 鉴定机关出具的鉴定意见等。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民事诉讼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是指依据一定标准对各种民事诉讼证据进行归类。证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当事人的陈述;
2. 书证;
3. 物证;
4. 视听资料;
5. 电子数据;
6. 证人证言;
7. 鉴定意见;
8. 勘验笔录。
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民事纠纷经济纠纷什么证据才能作为主要证据
一、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1、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如下:
(1)证据的实体性,证据本身所具有的证明力的性质,它包含以下内容,证明案件实体上的证明力和案件程序上的证明力,证据应具有客观性、关联性;
(2)证据的程序性,证据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证据的来源不违反法律。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二、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有哪些
民事诉讼证据的作用具体如下:
1、证据是当事人进行诉讼的前提条件;
2、证据是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的根据;
3、证据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