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面对暴力催收时,被催收者需要向法院提交起诉状,以启动法律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原告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以及案件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在起诉状中,被催收者应详细阐述被暴力催收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涉及的暴力行为等,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证据可以包括通话记录、短信、视频、音频等,以证明催收者的暴力行为。
3.如果法院受理了案件,将会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被催收者需要积极参与,配合法院的调查和取证工作。
4.如果最终判决认定催收者存在暴力催收行为,被催收者有权要求获得相应的赔偿。
找法网提醒,面对催收,借款人需要采取合法、理性的应对方式。
1.对于能够偿还的债务,借款人应积极履行还款义务,以避免被催收。对于暂时无法偿还的债务,借款人可以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制定还款计划。
2.在接到催收电话时,借款人应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无论催收人员的态度如何恶劣,借款人都应保持礼貌和理性,表达自己的还款意愿,并告知对方自己的实际经济状况。
3.为了避免催收电话对亲友造成骚扰,借款人可以提前与亲友沟通,说明自己的情况。如果亲友遭到电话骚扰,可以收集证据并选择报警。
1.催收公司在合法范围内有权获取欠债人的相关信息,以进行债务追讨。一般来说,催收公司可以查到欠债人的姓名、欠款金额、欠款期限等基本信息。
2.催收公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欠债人的其他信息:
(1)通过通讯录信息泄露,很多贷款机构在申请贷款时会要求授权通讯录,催收人员可能通过联系人的信息了解到欠债人的最新情况;
(2)通过账号信息泄露,如果欠债人在线下申请贷款时泄露了社保、公积金账号等信息,催收公司可能通过登录这些账号获取欠债人的最新缴存单位等信息;
(3)通过大数据信息,现在很多信息都是平台共享的,催收公司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到欠债人在其他平台上的行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