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消费者因购买假冒商品而遭受人身损害时,首先应当保留相关证据,如商品、购买凭证、医疗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
2.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以向侵权者,即假冒商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要求赔偿。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3.如果造成残疾或死亡,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4.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向行政机关举报或向法院起诉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找法网提醒,一旦发现购买了假冒商品,消费者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保留相关证据。
1.消费者可以与商家进行交涉,要求退货、换货或赔偿。
2.如果商家不予配合,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质量监督部门投诉举报。这些部门会依法对商家进行调查处理,并帮助消费者追回损失。
3.消费者也可以向媒体曝光商家的违法行为,提高公众的警觉性。在处理过程中,消费者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证据和信息。
当因假冒商品造成损害而需要提起诉讼时,诉讼人的确定取决于损害的性质和侵权责任的主体。
1.如果损害属于特殊的产品责任侵权之债,那么无论是消费者与生产者有无合同关系,消费者均可以侵权提起诉讼。生产者或销售者是合格的被告。
2.如仅为产品本身的质量瑕疵发生经济纠纷,则属于一般合同之债,法院只能依据合同法律关系确定诉讼当事人。
3.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况下,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在确定诉讼人时,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