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若对方在约定期限内仍未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根据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这意味着从调解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若对方在两年内仍未履行,债权人便有权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申请。
2.若调解书未规定具体的履行期间,则从调解书生效之日起计算两年的执行申请期限。
当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都应遵守并履行该协议。若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将面临一系列不利后果。
1.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对方履行债务。
2.若对方拒不履行,还可能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如支付迟延履行金、赔偿损失等。
3.不履行调解协议还可能影响对方的信用记录,对其未来的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找法网提醒,当调解协议达成后对方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1.准备相关材料:债权人需要准备调解书、身份证明、债权凭证等相关材料,以证明调解协议的存在和对方的违约行为。
2.提交申请:债权人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并填写强制执行申请书。在申请书中,债权人需要详细说明调解协议的内容、对方的违约行为以及申请强制执行的理由和请求。
3.法院审查: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对相关材料进行审查。若经审查认为符合强制执行的条件,法院将依法作出强制执行裁定,并通知被执行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债务。
4.执行程序:若被执行人仍未履行债务,法院将启动执行程序,采取查封、扣押、拍卖等措施,以强制被执行人履行债务。在此过程中,法院还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以确保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