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无效和可撤销必须通过法院吗
更新时间:2024-10-15 19: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合同无效或可撤销不一定需法院认定,但争议时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合同涂改效力视情况而定,代签合同需授权或追认。本文详细解读合同效力问题,助您维护合法权益。
一、
合同无效和可撤销必须通过法院吗
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并非必须通过法院认定。尽管无效或可撤销的合同在理论上可能涉及法律诉讼,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必须经过法院认定。
1.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这意味着当双方基于虚假意思表示进行合同交易时,该合同自动失去法律效力。
2.当合同双方对合同效力存在争议时,他们可以选择向法院申请认定。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基于相关法律规定和事实情况,对合同效力进行认定。
因此,虽然合同无效或可撤销并非必须经过法院认定,但在存在争议的情况下,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方案仍然是有效的手段。
二、
合同涂改后的效力问题
关于合同涂改后的效力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1.如果合同涂改是经过双方协商同意的,并且涂改的内容并非合同的关键条款或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涂改可能是有效的。
2.如果涂改的内容涉及合同的关键条款或主要内容,或者未经双方协商同意而单方面涂改,那么这种涂改可能是无效的。
3.如果涂改的内容与法律规定相悖或违反公序良俗,那么即使双方同意涂改,该涂改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三、
代签合同的法律效力
代签合同的法律效力取决于代签行为是否得到被代签人的授权或追认。
1.如果代签行为是基于被代签人的明确授权或事后追认,则代签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2.如果代签行为未得到被代签人的授权或追认,那么代签合同则可能属于效力待定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如收养合同、遗赠抚养协议等涉及人身性质的合同,法律规定必须由当事人亲自订立,不能由他人代签。
合同效力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如果您有法律疑问,欢迎在找法网发起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可撤销和无效合同
1. 可撤销合同并不属于无效合同。在被撤销之前,它是有效的,但一旦被撤销,其效力自始无效。
2.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 如果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 无效的或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合同无效和可撤销的区别
区分合同无效和合同可撤销如下:产生的原因不同、权利行使时间不同。合同无效是由于主体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内容合法等造成的,而合同可撤销是由于欺诈、胁迫等造成的。可撤销合同一般需在一年内行使,而请求认定合同无效的可在三年的诉讼时效内申请。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可撤销合同和无效合同
法律分析:可撤销合同是指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瑕疵,撤销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或者变更的合同。无效合同在法律上当然无效,从一开始即不发生法律效力。无效合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违法性,故对无效合同的确认,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主动干预,宣告其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