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法和相关条例中禁用的词汇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8-31 00:4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广告法明确规定了禁用的词汇,包括标题通用类、行业通用类和社会生活类等,广告主需遵守并严格审查广告内容。违法广告将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查处和纠正。
一、
广告法和相关条例中禁用的词汇有哪些
根据我国广告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广告法和相关条例中明确禁用的词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标题通用类禁用广告词,如“竟”、“胆敢”等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带有过于绝对或挑衅性的意味,不符合广告法要求的真实、合法原则。
2.行业通用类禁用广告词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教育类和房产类。在教育领域,禁止使用如“资深教师”、“唯一”等夸大宣传或误导消费者的词汇。
3.社会生活类禁用广告词也涉及多个方面,如“疗效最佳”、“根治”、“亲自”、“巨星”、“天王”等。这些词汇往往存在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或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问题。
4.广告法及相关条例对禁用词汇的规定是动态调整的,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变化,可能会有新的禁用词汇被纳入。
二、
相关条例审查要点
在广告发布前,广告主需要按照相关条例的规定,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审查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广告主需要确保广告内容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这要求广告主对广告所宣传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充分了解,确保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
2.广告主需要遵守广告法和相关条例对禁用词汇的规定,避免在广告中使用任何违法或违规的词汇。这有助于维护广告的正面形象和市场秩序。
3.广告主还需要关注广告内容是否涉及敏感领域或特殊群体,如医疗、药品、医疗器械等。对于这些领域的广告,广告主需要特别谨慎,确保广告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4.广告主在审查广告内容时,还需要注意广告的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是否合法合规。广告不得使用过于夸张或引人误解的视觉效果或语言表达方式。

三、
违法广告监管措施
对于违法广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进行查处和纠正。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对涉嫌违法广告进行现场检查,对广告活动场所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广告发布的实际情况。
2.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会对涉嫌违法广告的当事人进行询问和调查,收集相关证据和资料,以便进一步核实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会要求涉嫌违法广告的当事人限期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产品合格证明等,以证明广告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4.对于查实的违法广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责令停止发布、罚款、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等措施。
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会将违法广告行为纳入信用记录,对失信广告主进行联合惩戒,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广告法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如果你在广告法上遇到问题,欢迎在找法网提问,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广告法禁用词汇有哪些?
你好,关于你提问新广告法禁用词有哪些和用了有什么后果的问题,我国新广告法的禁用词汇有国家级,世界级,最便宜,独家,首家,王牌等词汇,如果使用了新广告法禁用词汇,发布虚假广告,会被处以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广告禁止词汇有哪些呢?
法律分析:违反的,比如最好,最大,唯一,极佳等之类的表示最高级的词语都是违反的。《广告法》并不意味着广告中禁止使用所有含“最”字的词语。最高级”、“最佳”、“最好”等用语之所以被禁止在广告中使用,是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词语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还违背了广告的真实性原则。
广告法列举的禁用词汇虽然有限,但后面的‘等’字表示并不是只有这三个词不能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第九条 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使用或者变相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军旗、军歌、军徽;
(二)使用或者变相使用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或者形象;
(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四)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
(五)妨碍社会安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六)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泄露个人隐私;
(七)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八)含有淫秽、色情、赌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内容;
(九)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的内容;
(十)妨碍环境、自然资源或者文化遗产保护;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