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分担损失情形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8-12 16: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平分担损失情形有什么?公平分担损失的情形涉及多种场景,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损害、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非故意行为及加害人不明的情况。
一、
公平分担损失情形有哪些
公平分担损失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当监护人尽到了监护责任,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仍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监护人分担损失。
2.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没有过错,但造成他人损害。
3.具体加害人不明,由可能加害的人分担损失,如在建筑物内抛出一烟灰缸砸破楼下路人的头,找不到行为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受害人补偿。
二、
非故意行为分担损失
在非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害中,公平分担损失的情形主要出现在: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如出租车司机突发心脏病导致交通事故,虽然司机没有过错,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分担损失。

三、
加害人不明责任分担
1.在加害人不明的情形下,为了减轻受害人的损失,可能加害的人需要分担损失。
2.这主要发生在无法确定具体加害人的情况下,如建筑物内抛出的物品致人损害,无法找到行为人时,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分担损失。
如果你遇到了公平分担损失的情况,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别担心,找法网为你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答你的疑惑。点击咨询,让我们帮助你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界定显失公平的情形
显失公平可撤销合同。操作包括:1. 收集证据,证明一方利用优势;2. 证明对方无经验或缺乏判断力;3. 证明结果不公平,损害己方权益;4. 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
显失公平合同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处理显失公平问题可采取多种方式。首先,双方可尝试协商,直接沟通以寻求共识。其次,可邀请第三方进行调解,协助双方达成和解。另外,也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以便快速解决纠纷。最后,如无法协商解决,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显失公平是无效合同吗,都有哪些法律依据
显失公平的合同不一定是无效合同,其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在撤销前依然是有效合同。撤销后合同无效,即自始不对当事人发生法律效力。但撤销权应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若超过此期限未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此外,还有其他情形也会导致撤销权消灭,包括当事人受胁迫后未在规定时间内行使撤销权,以及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等。需要注意的是,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也将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