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注意事项是怎样的
更新时间:2024-06-05 11:3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签订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时,需注意发包方、承包方、土地种类和条件、承包方式及义务等。这些细节关系到合同有效性和双方权益,务必重视。
一、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签订注意事项是怎样的
在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
1.发包方、承包方、发包方的确定因农村土地所有权不同而不同。具体分三种情况:
(1)依法属于村集体共同所有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
(2)依法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由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发包;
(3)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如果由村集体使用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发包,如果由村民小组使用则由村民小组发包。
2.土地承包的种类分两类,一为集体土地,二为国有土地,但国有土地承包的前提条件是,该国有土地必须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土地承包方式主要分两类: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承包的土地主要为耕地、林地、草地;
(2)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承包的土地主要为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
二、
土地承包种类与条件
在土地承包中,需要注意土地的种类和承包条件。
1.土地承包的种类分为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对于国有土地,承包的前提是该土地必须由农民集体使用并且用于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的土地。
2.承包条件包括土地的用途、承包期限、承包方式等。承包方需遵守法律规定,按照承包合同的约定使用和保护土地,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
土地承包方式及义务
1.土地承包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
(2)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
2.承包方在承包经营过程中,有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同时,承包方也有权享受土地承包经营权,该权利受法律保护。
签订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合同时,还有哪些法律常识需要了解?来找法网获取更多信息,让我们帮你解决法律问题。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应注意什么?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成立的要件有:
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2、农村土地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农村土地合同的成立应经过要约、承诺阶段。
4、书面形式需要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成立的要件有:
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2、农村土地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农村土地合同的成立应经过要约、承诺阶段。
4、书面形式需要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签订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成立的要件有:
1、农村土地承包合同存在双方或多方订约当事人;
2、农村土地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
3、农村土地合同的成立应经过要约、承诺阶段。
4、书面形式需要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