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几年
更新时间:2024-06-03 14: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将受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单位主管、车主等指使逃逸也属共犯。事故死亡赔偿涵盖多项费用,按法律规定计算。遵守交通法规,预防事故发生。
一、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的判几年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应当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1.“因逃逸致人死亡”,指的是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2.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这些指使者也会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二、
共犯与定罪标准
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下,共犯的存在也会影响定罪和量刑。
根据《刑法》的规定,如果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他们也将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三、
事故死亡的赔偿事项
当交通事故导致人员死亡时,肇事者需要按照一定标准赔偿受害者的家属。赔偿项目主要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抢救费以及家属处理丧葬事宜的误工费等。
1.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丧葬费则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个月标准计算。
2.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计算也考虑了被扶养人的年龄和受诉法院所在地的收入标准。
3.《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也规定了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时应当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遇到交通事故,如何合理赔偿?找法网法律小助手为你解答疑惑,维护你的合法权益。行车安全,人人有责,法律伴你同行。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车祸逃逸致人死亡判几年
一、重大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1、重大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涉嫌交通肇事罪,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
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对于未满16周岁,已满14周岁的人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中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但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如果是故意的心理态度,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而可能构成其他相关犯罪。
交通逃逸致人死亡要判几年
一、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的判几年徒刑
1、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由于逃逸致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1、交通肇事罪的客体是指所保护的重大交通运输安全。因为只有交通肇事并产生重大后果的,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仅仅是交通肇事而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也不是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2、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交通肇事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对于未满16周岁但已满14周岁的人驾驶机动车肇事并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件中,是否成立交通肇事罪需具体分析。
4、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既可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能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这里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于发生事故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而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注意义务可能是明知故犯或过失,不影响交通肇事罪的成立。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对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持故意心理态度,则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论处,不构成交通肇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