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公开、公平、公正
更新时间:2024-08-08 15: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公开、公平、公正是司法审判的核心原则,确保审判活动透明公正。本文详细解读了这些原则的含义,以及法院审理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和例外情形。读本文,你将更深入了解司法审判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一、
什么叫公开、公平、公正
公开、公平、公正是司法审判活动的基本原则,旨在保障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1.公开指的是审判活动应当公开进行,允许公众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以确保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和可监督性。
2.公平则要求审判活动在程序上平等对待各方当事人,确保各方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3.公正则是指审判活动应当依据事实和法律,公正裁判案件,不受任何外部干预和影响。
二、
法院审理公开原则
法院审理公开原则是司法公开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活动透明度的重要保障。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
2.这意味着,在大多数情况下,公众有权了解审判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可以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
3.法院也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公众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的权利,确保审判活动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三、
不公开审理的情形
1.虽然法院审理公开是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审判活动可能不公开进行。这些情形包括:
(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因为公开审理可能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国家安全;
(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如果公开审理可能侵犯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离婚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护其隐私和尊严;
(4)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案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以确保公众对判决结果的知晓和监督。
你对公开审理有哪些疑问?或者你有其他关于司法审判的疑惑?欢迎在找法网上发起咨询,我们会为你提供更深入的法律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什么是公平原则,适用于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的基本内涵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国家不得任意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公平原则广泛适用于政府立法、行政执法以及行政救济等行政法领域。在政府立法领域,经常发生的情形是:通过归类,政府立法对在特定范围之内和特定范围之外的人们赋予不同的权利,课以不同的义务。
这样,分类不合理的法律本身就可能不平等。因此,政府立法时应对它调整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防止立法过程中因分类不合理而产生歧视。在行政执法领域中,不少法律规范仅对行政机关的行为目的、范围作原则性规定,行为的具体条件、标准、幅度方式都由行政机关自由裁量。
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第一条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行政处罚法》第五条 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