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会有什么后果

更新时间:2024-06-05 19: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后果严重!除了赔偿对方损失,还可能遭保险公司拒赔。法律依据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责任分配需经警方调查。不清楚自认全责后果?建议咨询律师,保障权益。
一、

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会有什么后果

  当交通事故发生时,如果一方主动承担全责,那么他将需要为事故造成的所有损失负责。

  1.除了自己车辆的损失外,还需要承担对方车辆的损失、人身伤害赔偿等。

  2.主动承担全责还可能导致自己的保险公司拒绝理赔,因为保险公司可能会认为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的故意行为或重大过失造成的。

二、

法律依据及责任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法律依据主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1.当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时,首先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2.如果赔偿金额不足,那么按照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3.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那么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4.如果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那么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

  5.如果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那么其承担的赔偿责任不超过百分之十。

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会有什么后果

三、

自认全责的具体后果

  当交通事故当事人自认全责时,这并不意味着事故责任就完全由该方承担。

  1.实际上,警方还会进行调查,以确定事故责任的具体分配。

  2.最终的责任认定结果可能会与当事人自认的全责有所不同。

  3.对于交通事故自认全责的具体后果或实际内容,如果不清楚,建议与律师进行深入的探讨。

  交通事故处理中还有哪些疑问?别担心,找法网随时为你提供法律帮助,助你维护自身权益。立即咨询,我们在线解答。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我在交通事故领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如果你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向我在线咨询。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已帮助 171931
在线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主动承担交通事故全责的后果是什么?
出了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全责方承担所有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由此连带的可能会扣分或者行政
主动承担全责交通事故的后果是什么?
出了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全责方承担所有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由此连带的可能会扣分或者行政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部责任的后果是什么
出了交通事故主动承担全责,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全责方承担所有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由此连带的可能会扣分或者行政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案例分析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案例分析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
交通事故车主方全责,会判什么
你好,是你方的交通事故主责吗
交通事故自认全责会有什么后果的
交通事故自认全责的后果为,完全由当事人中一方违章造成的事故,由违章者负全部责任,而与事故无直接因果关系的另一方无责任。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
我父亲在别人家做装修,走法律程序怎么赔偿?
你家损失有多少,对方是什么部位漏水
还是刑事拘留,淫秽物品的传播
什么原因被拘留,多长时间了
我问下如果是男女双方以情人的关系签订入职协议会产生法律效应吗
对于男女双方以情人关系签订的入职协议,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确认协议的有效性、协商修改或解除协议。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协议内容是否合法、双方意愿以及可能产生的法
工地上的工人因非工作时间在宿舍突发疾病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死亡工地有没有责任
单位在知晓情况后应立即组织救援,包括及时联系医疗机构、确保工人得到快速救治,并同时通知家属。如处理不力导致不良后果,单位可能需承担相应责任。家属有权了解事故情况
网上买到假手机,说假一赔三,但是不履行承诺怎么办
遭遇网售假手机,可采取以下措施:1.与商家协商,要求其履行假一赔三的承诺;2.若协商无果,向消费者协会或工商管理部门投诉;3.收集证据,如购买记录、假货照片等,
准备在固原交社保,增员时显示原单位有证书挂着,现在在固原单位实习三个月,转正但是交不上社保
针对证书挂靠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与原单位沟通取消挂靠、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等。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具体情况,如原单位的配合程度、对个人权益的影
大家都在问
  • 151人咨询过
  • 112人咨询过
  • 875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