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书和判决书的区别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4-05-31 04:3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调解书和判决书有何不同?本文详细解析了两者在定义、制作和生效时间上的区别。调解书体现当事人自愿和合意,判决书体现审判权力和国家意志。
一、
调解书和判决书的区别有哪些
调解书和判决书都是由人民法院制作的法律文书,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
1.从定义上看,调解书是一种确认双方当事人协议内容的法律文书,而判决书则是人民法院通过审判后写下的书面决定。
2.这意味着调解书更注重当事人的自愿和合意,而判决书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力和国家的意志。
二、
调解书和判决书制作区别
在制作上,调解书和判决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1.调解书的内容通常较为简单清晰,主要记录双方当事人的协议内容。
2.判决书的内容则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详细阐述案件事实、法律依据以及判决结果等。
3.调解书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志,是在法院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
4.判决书则体现的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力,是根据法律法规作出的判决。

三、
调解书和判决书生效时间
在生效时间上,调解书和判决书也有所不同。
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签收了调解书,调解书就开始生效。
2.判决书的生效则不是以是否收到为标准,而是在上诉期没有上诉后,过了上诉期判决才生效。
3.需要注意的是,调解书和判决书在生效后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4.由于它们在制作、意志体现以及生效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5.对于当事人来说,了解这些区别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律程序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调解书和判决书都是法律程序中的重要文书,但它们的区别你是否清楚了?如果你在处理相关法律事务时遇到难题,不妨在找法网上咨询专业律师,获取更具体的建议。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调解,和判决在法律上有那区别
调解、判决各有特点。调解重协商,双方达成一致后签收即生效;判决由法院作出,具有法律强制力,上诉期满后生效。根据纠纷情况,可灵活选择调解或判决。
法院判决和调解有什么区别?
1、根据我国司法制度,民事案件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调解、另一种是判决;调解需双方自愿,判决无效任何一方同意;2、民事调解书与民事判决书的法律效力一样;3、因此两种方式在实体处理上没有区别;只是结案的方式不同
法院判决书和调解书有什么区别
调解判决和依法判决区别:1、解决纠纷的方式不同,调解反映的是人民法院依法进行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协议的内容;判决反映的则是人民法院依法以判决的形式解决纠纷的内容;2、体现的意志不同,调解在合法的前提下,主要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意志,是人民法院依法对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的确认;判决则体现了人民法院的意志即国家的意志;3、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调解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而第一审判决只有在上诉期过后,当事人不上诉的情况下才发生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本条规定的就是公诉机关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