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
更新时间:2024-10-14 12: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如何区分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目的、用途、还款能力及后果。骗取贷款多为生产经营,有还款能力;而贷款诈骗则多为非法占有,无还款能力。了解这些,助您远离法律风险。
一、
如何界定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
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界定它们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
1.骗取贷款罪是指通过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给这些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贷款诈骗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二、
目的用途区分两罪
在区分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贷款的目的和用途。
1.如果行为人骗取贷款是为了用于生产经营,并且实际上大部分资金也确实用于了生产经营,那么这更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2.如果行为人骗取贷款的目的是为了个人挥霍或偿还个人债务,那么这更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三、
考量还款能力与后果
1.除了贷款的目的和用途外,还需要考虑行为人的还款能力和骗贷行为造成的后果。
(1)如果行为人或其单位有正常的业务和经济能力,且在骗取贷款时具有偿还能力,那么这更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2)如果行为人或其单位本身就没有正常稳定的业务,或者已经资不抵债,那么这更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2.骗贷行为造成的后果也是区分两罪的重要因素。
(1)如果骗取的贷款大部分已经归还,那么这更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2)如果贷款实际没有归还,就需要进一步考察未归还的原因。
(3)如果资金大部分投入了生产经营,只是因为经营失败而未能归还,那么这仍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4)如果资金未归还的原因是因为个人挥霍或其他非经营失败的原因,那么这更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3.在案发后,行为人的归还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1)如果案发后行为人具有归还能力,并且积极筹集资金归还大部分或全部贷款,那么这更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
(2)如果案发后行为人没有归还能力,且大部分或全部贷款未能实际归还,那么这更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
理解了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差异,您是否还有其他的法律疑惑?找法网始终在您身边,为您解答法律问题,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有疑问,建议一对一咨询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如何区别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
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
1. 客体不同,贷款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和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而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 立案标准不同,贷款诈骗罪的认立案标准为1万元以上,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在3000元以上。
贷款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包括:
1.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犯贷款诈骗罪的,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
如何定义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罪?
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
1. 客体不同,贷款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和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而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 立案标准不同,贷款诈骗罪的认立案标准为1万元以上,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在3000元以上。
贷款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包括:
1.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犯贷款诈骗罪的,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和罚金。
如何界定贷款诈骗罪和贷款诈骗罪?
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区别:
1. 客体不同。贷款诈骗罪的客体是国家、公众贷款的所有权和国家有关金融信贷的管理制度,而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 立案标准不同。贷款诈骗罪的认立案标准为1万元以上,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在3000元以上。
贷款诈骗罪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1.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2.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3.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4.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5.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